近些年,在设计行业里,提到最多的风格就是“极简”。苹果的设计代表了极简、博朗的设计代表了极简、MUJI的设计代表了极简,过去的Sony代表了极简,安藤忠雄这类建筑家的建筑也是极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苹果的极简并不代表传统意义上的美式风格,而MUJI、Sony的设计内核,甚至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能触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在传达出极简、功能优先这样的设计哲学。


  是去旅行,也是去验证。


  每一次去日本,我都会预先准备几个想要验证的问题。抛开我们都知道的那些知名景点,我收获最大的快乐应该是过去从书本电影和别人嘴里了解到的日本,在旅行中被验证的过程。


  “RE-DESIGN”

  如果让十个设计师给你推荐一本设计书,我相信推荐最多的应该是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这个日本设计大师在中国设计行业的知名度甚至远超于在日本设计业界。他的中文版图书我都读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提出的“RE-DESIGN”这个概念。意思不难理解,也就是“重新设计”、“再设计”这个概念。

  在日本,带着RE-DESIGN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周遭很多值得思考的设计。


  楼梯扶手



  看到这个楼梯扶手的时候,我会想,作为一个物资不是很丰盈的国家,为何设计这样“过度”的扶手,除了消耗更多的金属,有何其他好处?



  后来,在另一边的角落里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说明提示,即便不懂日本英文也能明白,这样波浪设计的考虑是在上楼的时候方便抓持用力,在下楼的时候更容易固定支撑。在往深里想,日本老龄化严重,虽然不是所有的楼梯扶手都这样设计,可能这条通道周边居住的老人相对密集一些吧。


  卷帘门


  几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去了东京的浅草寺。上午到的早,很多小商铺没有开门,和我们一样,没有营业的时候都拉下卷帘门。和我们不一样,每个户外小店的卷帘门除了干净之外都有根绝自己店铺风格的手绘的绘画。即便还没营业,一圈走下来如同看了一场美术展。





  大饮料瓶身


  在日本,相比价格实惠的大灌装饮料,人们更爱购买方便携带的小瓶装,便利店里出现的大灌装饮料并没有那么多种而且价格和小瓶装饮料相差也不大。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大灌装饮料好像没有可口可乐那样的圆型瓶身(我确实也没有见过像中国那样的2.5L的家庭装可口可乐),清一色的方形瓶身,而且在第一次握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设计师为了大瓶身的方便握持做的细节。比如中间的凹槽设计。只有握持上去才觉得多么的舒服。而且几乎所有的大罐饮料都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当然,这两年农夫山泉的高端系列矿泉水在宣传中特地说了对瓶身握持上的思考。但在这之前,对瓶身的考虑日本人早就融在理所应当的思考范畴中了。


  极简和少是如何影响日本的设计?


  我们在说日本的“极简”的时候,总会给它加上一些修饰词,比如克制、宁静、孤寂等等。把他们极简的设计和禅宗联系起来。



  但在日本所谓的禅宗、哲学谈起率远不如我们在中国。也就是说,在日本人们并不关心所谓的禅宗哲学,关心的是如何“功能优先”,如何“整理”,让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国人最熟悉的无印良品,它也不是禅,跟禅没有任何关系,它其实是整理,整理到最中性,就可以让最大化的人群接受。空就是一切,也是原研哉一直践行的设计理念。



  在国内,我们的禅是刻意营造的,在日本,禅是功能性的。

  就比如,我们想到宫殿会是这样:



  在日本,我看到的是这样(明治神宫殿)



  我们的柱子会是金、红或是极具装饰性的复杂纹样。



  在日本,我看到的是这样(明治神宫殿)



  功能优先让他们在设计任何物品之初,就尽量避免功能之外的设计浪费,聚焦在如何让功能发挥极致之外的有效设计。

  这次住的第一间民宿,也意外的发现了之前在别处看来的日本厕所水箱的循环利用设计。

  坐便后面的水箱上加了一个微水池,每次便后充水的时候,水龙头出水加满水箱,可以用来洗手,让水资源利用更充分。

  单独设计公共厕所,既不美观,也更加占空间,所以日本把所有的公厕搬进了便利店。去日本的时候,找不到厕所,就去附近的便利店,既干净,又很少排队。即便设置的空间很小,也有特地为狭小空间设计的微水池。虽然很小,但洗手足够用,且小的很可爱呀:)


  (虽然小,也考虑到了洗手液的空间)


  东京的下北泽,规模不大但深受年轻人喜爱,街上有很多时装店、二手衣店及日用品店,也是日本文艺青年比较推崇的地方。

  我不敢说二手文化是为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这里的店主对二手服装和日用品的风格选择都十分独到。价格不便宜,也正因为是二手的,所以往往碰上的就是你过去一直想买却买不到的物件。



  有些店铺门口就标注出禁止拍照,所以,逛得很爽,照片留下的并不多。


  日本的阅读文化


  在国内,过去这些年传统大型书店纷纷倒闭。但在日本,传统书店却依然坚挺,有些人气高的书店热闹的堪比一些时尚街区。



  (白天去日本的书店大多都都是这种情景)

  日本人均阅读量大约是44本/年。在我国,人均阅读量却是可怜的4.77本/年。在我的文章里多次推荐和分享我认为值得阅读的书籍,也推崇设计师应该多多阅读。我也一直坚信,内在的沉淀,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不可预估的效应。设计也一定不是技法娴熟度上的比拼。

  在日本的地铁里随处可以看到看书的年轻人、老人,甚至刚放学的小学初中生。之前去日本,为了找一本书,在附近的一家书店逛了几个小时(与其叫书店,这家店更像是一个书城..)。



  大概是在晚上十点多钟,书店依然人气很旺,需要排队结账...

  这次特地去了茑屋书店,好好看了下这个被称为世界最美书店,且原研哉还参与设计的LOGO和视觉系统。一下午泡下来,觉得整个书店商圈就是一个设计作品。

  美丽且驻足细节。


  茑屋书店的整体设计,应该就是我们在国内经常提起的“第三空间”的概念。

  除了工作和家,你经常去的另外一个空间,这里有优美的环境、甜品、咖啡、音乐和书。你可以在这里休息,阅读,听音乐,思考除了工作之外的事情。所以一进来,就能看到人气和国内有一拼的星巴克。

  因为日本人的整体素质高一些,还真看到了一个小伙子买咖啡的时候怕回来座位被占,用手机占座的情景(还是iphone plus) ,没拍照,要是放在国内,一定被认为是脑子坏掉了。我还听过用钱包占座,这回到是还没遇到...

  说是一个书店,但更像一个文化街区。



  在书店门口,看到石头上有这样一个标识样的设计,还在思考这是干嘛用的,当逛完出来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情景,真是萌化了。

  (旁边的白塑料袋是主人用来装便便的吧)



  这样一个不算太大的“街区”,让我很容易想到三里屯,但比三里屯更加的安静和文艺。内部,因为也有标注禁止摄影,所以我放下了相机,用手机偷拍了几张。

  根据内容,书店大致划分成了文化,音乐和生活这几大类。文化内容类的书籍配合一些文具、本子和钢笔等等。

  音乐区贩卖CD和黑胶唱片,窗户周边有试听的区域,可以做下来慢慢听,一边读书一边听都可以。

  生活类的内容配合一些杂货小物。都是经过优质精选的。整体逛下来,就是觉得里面的东西都不便宜,物品也并非只出自日本,而是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品。



  音乐区可以在床边坐下来慢慢试听。



  杂货和文具就是贵,看完茑屋书店,无印良品的价格瞬间亲民了许多...



  有心的小伙伴应该看出来了,内部的导视系统也是原大师设计的。



  分类牌用的是金属材质,表面网状结构,边缘还做了封胶处理。不会因为不小心碰到而刮伤。

  购物袋的设计也直接取自指示牌的材质设计,圆孔排列,充满细节。



  这次还以意外的在新宿碰到了村上春树在书中曾经提到的书店。



  好像在他的书里说道,当初有了想写小说的念头,但发现身边连一只钢笔都没有,就跑到了这家书店,买了钢笔和稿纸,碰到这家书店的时候我想要不也买一只钢笔吧,结果发现便宜的不喜欢,贵的就要几千,放弃了...


  日本生活中的用户体验的设计


  我们谈用户体验的时候,大多是指互联网,说哪个产品好用,哪个产品关怀用户。但大多指的是虚拟的互联网产品,也许日本并没有用户体验这个词,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做到的用户体验却实实在在的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商场的体验


  路过几个商场,都发现门口停放少则几台多则几排的婴儿车,一开始以为是商场内禁止推车?后来想起日本大部分女性结婚生子后就负责在家照顾孩子,如果出门购物的时候推着婴儿车上下地铁不方便,所以商场门口会提供免费的婴儿车给带孩子的妈妈们使用。



  这个只看到了,没拍照,网上找的图,囧...第二张应该是婴儿车的消毒室。

  越是好的商场,内部的休息区就越舒适,我注意到日本大多的商场把休息区设置在洗手间附近,舒服干净的大皮沙发,附近还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大多是陪女友或是老婆逛街的男人在等待妻子。(也没拍照片,小伙伴去了逛累了就去找洗手间近的休息去吧)


  出行的体验


  我们经常因为做地铁到陌生站的时候找不到厕所,或是因为行李太多想找个直梯,跑到左边问问,跑到右边看看,既麻烦也浪费时间。

  在日本,每站地铁站内都容易找到这样一个告示牌,告诉你每个站的每个出口的信息。哪个口有洗手间,哪个口有直梯,哪个口有警察,不用特意去找也能方便的知道。



  都说日本的地铁精确到秒,这个我们的地铁应该也做的到。公交车精确到分钟,我是真不相信。

  但每个公交站牌下面都有个发车时刻表。在国内,尤其是北京,我们问售票员或者司机到哪哪要多久,最经常听到的回答是,不堵车很快,堵车就没准了...



  因为这次的酒店门口就有公交站,出行有时候也坐公交,特地看了他们的公交时刻表,每个时间内的发车时刻,做了计时,还真是能做到在规定分钟内到达。神奇...

  日本打车非常规,也没有打过,但日本出租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比较大,清一色的丰田皇冠,宽大的车做起来应该也比较舒服吧。

  由于这次从京都要坐新干线到东京,一上车发现虽然日本的生活场景下什么都尽量的做小,但火车内却比我们国内的车宽敞太多了。

  无论是左右宽度,还是坐席间距都十分的宽敞干净。前后座席之间放得下两个行李箱。一个中号一个小号。所以年轻的女孩子出门提着重箱子也不用担心放不到行李架上,直接放到座椅前方就好啦。



  去我们最熟悉的观景台

  第一次去东京的时候去了东京市政府大楼(日本的政府是对外开放参观的),楼顶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日本大部分的城市景色。



  到了观景台,我们都挺熟悉,感觉全世界都在自己脚下的赶脚。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从各个方向的窗户望去,看到的建筑都是什么。

  于是乎随便拍拍拍的意义其实不大。但他们在观景台的每个方向下面作了个简单的指示牌,标注了从这个方向望去,你会看到哪些出名的建筑。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让外国人也能认识这个国家,这座城市。



  这些都是我能感受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当然,还有服务中的极致体验。比如吃相对较高当料理的时候,服务员会根据你的进食速度上餐。吃完一道菜会清理,然后立即上另一道。而且上餐的全程是跪式服务等等...

  这篇文章聊了很多赴日旅途中作为一个设计师视角下的日本,以及对他们的一些设计的思考。肯定有朋友去过更多次日本对日本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也有朋友即将或是未来的某天也会赴日旅行,会觉得看了这篇文章蠢蠢欲动但不知道日本或是东京哪里值得设计师去,文章的最后,我在推荐几个我喜欢的地方,也许算得不得景点,大家根据喜好自己选择。


  国立新美术馆\所有的美术馆其实都值得去


  佐藤可士和设计的LOGO及视觉系统,常有国内外设计大师开展。这次就赶上了草间弥生的画展。门票100多块,但值得。



  無印良品(有楽町店)



  被称为宇宙最大MUJI旗舰店,在银座附近,上下分三层,衣食住行还有书店、餐厅和咖啡厅。全面的有点像国内的宜家家居。所有的商品,应该在这家店都找得到。门口还可以租自行车,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000日元一天。几十块人民币。

  作为设计师,哪怕去看看店内陈列和日本多样性的各种分类商品也会收获满满。



  银座


  商业发达的地区一定伴随着优质的商品和杰出的设计。银座就是在这里不怕最贵只怕更贵的地方,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奢侈品都找得到。我推荐这里不是来推荐大家买奢侈品,而是看看这些大牌旗舰店的设计,街道的展示和精致的招牌设计。

  这里有太多牌匾、展示橱窗的设计值得好好观察。



  银座优衣库

  如果你是优衣库的粉丝,也推荐你来银座这家优衣库的旗舰店,上下11层,逛到腿抽筋。

  有休息区,有洗手间,每层还有收银台。



  下北泽


  如果你自认为是文艺小青年的话,下北泽必须去,没理由。



  当然,日本有太多有名的地方,都值得设计师转转,比如在东京就有东京塔、明治神宫、浅草寺等等。我推荐的是除了这些知名的地方之外,可能不被写在旅行攻略里的地方。虽然也还去过大阪和京都,但如果来日本,我还是首推大家先来东京。给自己四五天时间好好的看看这个城市,好好观察一下生活之中的细节,我们和日本的差别。再带着几个想来日本验证的问题、想来日本看到的作品和想在日本体验的服务来旅行。这样收获的价值会更大。


  2014年在北海道小樽的一个纪念品商店拍的小猫公仔,我拍得不多,里面不同的造型的小猫公仔至少在50种以上,而且每一个都是超级可爱的造型。非常佩服。